旺角瑣細(節錄)

適然

適然

日月疏鬆,記憶開始甩甩漏,只記得都是些小店小舖,牆上招牌出現最多的用字是零沽批發。家門馬路對過日中傳來打鐵燒焊聲,鐵舖前則有茶檔,賣奶茶咖啡蛋牛治等等,與之相連的白粥油炸鬼檔正好遮掩了視線,鐵舖作甚麼業,從無深究。街頭近亞皆老街還有兩相連牌檔,賣魚蛋粉和牛腩麵,我們幫襯比較多的是魚蛋粉。我們,即是我與阿弟阿妹,有時得到三幾塊錢受命去解決中午那頓,它是首選。蛋河或蛋麵分三毫五毫,大人覺得吃兩碗五毫必夠打發,我們另有想法——先來各一細蛋河,第二碗稍慢叫,目下回想,原來自小就懂得慢活慢吃更滋味;若兩碗還不夠,連盡三碗的滿足感是超高的,豪氣地面前九個空碗齊結賬,所費每位九毫,還是比大人的預算案省下三毫私己錢了呀。該時的魚蛋和牛腩牛雜,一般不會同屬一檔,它們常常像孖生兄弟排排做生意,食客也可跨檔混合地叫,然而魚蛋粉加腩汁這種要求,尤其出自小孩之口,不討伙計的罵也必招怒目相向。想來口味之養成,屬日積月纍、環境人文、社會生態熏陶,始終認為魚蛋粉的湯講其味鮮,牛腩汁味濃兼摻雜各種香料,本來就不算佳配。現在偶爾吃的車仔麵,魚蛋加了豬紅豬皮魷魚鬚,若問清湯要不要加點腩汁,有時心不在焉答了要,回過神來常常會很心虛,自覺好似也淪落了。

許多年過去,旺角不老,並且益發燈火通明,自己與它確是日久生疏矣。有日在登打士街辦完事,忽然心生思念,往小時舊居走,現在這一段砵蘭街當然容不下大牌檔,來到記憶依稀的樓梯口,腳步也沒怎停留,沒抬頭看一看,二樓是甚麼招牌,一直走到快富街與彌敦道街角,才停下來靜靜張望搜尋,重重高樓遮擋的光和影——與其說張望的是記憶的地標,不如說,走好些路回來試圖張望的,是一段酒闌人散的街巷,還有那個深夜還不捨得回家的自己。

《香港文學》總第320期
香港:香港文學雜誌社,2011年,頁76-77。
hklit.lib.cuhk.edu.hk/explore/#/search?mode=advanced&title=旺角瑣細&author=適然
 

We love sharing Short Stories

Select a story collection
請選擇作品集
1